湖北汉江检察:守护绿水青山,关怀万家灯火
国际能源署(IEA)《世界能源展望》年报称,2012年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增长1.4%至316亿吨的创纪录水平尽管美国的碳排放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最低
继续深入开展环境保护专项行动。一是全国水环境质量不容乐观。
一是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实施取得新进展。中央财政安排55亿元农村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九是政策法制科技监测等各项工作扎实推进。2012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比上年减少3.05%、4.52%、2.62%、2.77%。
五是全国辐射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开展全国辐射安全综合检查,检查核技术利用单位近6万家。这样,受害者可以得到赔偿,企业也可以减少高额赔偿带来的风险。
赔偿额高,甚至有企业一走了之,由地方政府收拾烂摊子,企业又何必参保?只有普遍严格的环保执法和切实到位的责任追究来做保障,企业的法律责任避无可避,赔偿责任承担起来很吃力,参保又确实能分担一部分风险,企业才会有投保的动力。违法成本过低、守法成本过高的局面不改变,企业投保就会变成走过场,实际发生的赔付也可能微乎其微,环境责任险就会成为摆设。但是,如果只有行政强制,而不是通过加强环保执法、提高违法成本,来促进企业对投保的内在需求,环境责任险可能变成一种形式主义,这一保险制度的成长也可能僵化,无法满足社会需求。例如,据某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统计,2008年湖北推出地方细则,全省有400家企业在环境责任险试点范围,至今却只有35家企业参保。
保险公司为了避免自身风险,不会承保环境措施不到位、污染风险太大的企业,这也会督促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例如,据某保险公司湖北分公司统计,2008年湖北推出地方细则,全省有400家企业在环境责任险试点范围,至今却只有35家企业参保。
如同许多建筑投保火险一样,不会有了保险就放松消防设施配备,而是要双管齐下,减少风险。看上去很美,实施情况却远不如预期乐观。强制投保,确实是一个办法。2007年,环境保护部、保监会联合启动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却在多个省份遭遇推广难,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
保险公司为了避免自身风险,不会承保环境措施不到位、污染风险太大的企业,这也会督促企业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很多环境污染事件发生后,往往陷入企业污染,公众受损,政府埋单的窘境,而政府埋单就是公共财政埋单,损耗的也是人民的财产。违法成本过低、守法成本过高的局面不改变,企业投保就会变成走过场,实际发生的赔付也可能微乎其微,环境责任险就会成为摆设。环境责任险的原意是通过市场化手段减少污染事故的风险,强制是一种必须,也是一种无奈,但无论是市场自愿还是行政强制,关键是让环境责任险的良性循环能够运行起来。
环境污染事件不断出现,对周边地区的环境造成破坏,对公众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但有多少企业切实地承担起法律责任?如业内人士分析,事故发生后,赔偿额不高,企业不痛不痒。但是,如果只有行政强制,而不是通过加强环保执法、提高违法成本,来促进企业对投保的内在需求,环境责任险可能变成一种形式主义,这一保险制度的成长也可能僵化,无法满足社会需求。
相关保险制度不够完善,法律保障不足,可能是一方面原因。这样,受害者可以得到赔偿,企业也可以减少高额赔偿带来的风险。
以上,都是关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美好想象。企业投保之后,若发生环境污染,对第三者造成人身伤害或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将按约定承担赔偿责任。环境责任险要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也需要一个良好的环境。赔偿额高,甚至有企业一走了之,由地方政府收拾烂摊子,企业又何必参保?只有普遍严格的环保执法和切实到位的责任追究来做保障,企业的法律责任避无可避,赔偿责任承担起来很吃力,参保又确实能分担一部分风险,企业才会有投保的动力。今年1月底,环境保护部联合保监会发文,将环境污染责任险的试点推至全国,并将这一险种列为强制责任险,未来企业是否投保直接关系到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建设项目竣工环保验收、排污许可证核发等。企业不愿投保的原因在哪里?国内的环境污染事故少得让企业觉得不需要?当然不是。
更重要的是,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过低,企业自然认为没必要掏钱买保险据维基百科网站英文版数据,在中国以外的国家里,人口超过1000万的城市有8个。
机动车尾气排放是该地区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这些因素,导致发展中国家的大都市普遍出现严重污染的现象。
2011年年末呈现出一个历史性的拐点:北京市的常住人口突破了2000万大关。千万人口以上被定义为巨大型城市,其空气污染程度与其面积、人口总量、人口密度、地形、水域面积、工业废气排放量、机动车拥有量、植被面积、废弃物处理、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
庞大的城市中产阶层的出现,又造成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那么,巨大型城市的空气应该如何治理呢?全球10亿人受空气污染之害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小城市绿皮书》对界定大中小城市提出如下标准: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为小城市,50万至100万人的为中等城市,100万至300万的为大城市,300万至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人以上的为巨大型城市。二战后,很多发展中国家获得政治独立,力图建立自主的工业体系。按人口排序是: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1385万人)、巴基斯坦的卡拉奇(1299万人)、印度的孟买(1247万人)、伊朗的德黑兰、俄罗斯的莫斯科、巴西的圣保罗、印度的德里、韩国的首尔(具体数据详见表格)。
亚洲绿色城市指数排名中,巴基斯坦城市卡拉奇在22个主要亚洲城市里排最后一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的工业向发展中国家持续转移,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和贸易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化加速推进,中心城市急剧膨胀。
作为巨大型都市,同时又是首都,北京的环境不仅北京人关心,全国人民也很关注。为了回应民众的关切,《环境与生活》杂志与北京市环境保护宣传中心合作,联合推出围绕北京环保主题展开的系列报道,本期聚焦北京的空气。
去冬今春,北京等多个城市发生严重的雾霾事件,改善北京等巨大型城市的空气质量,成为当前群众呼声最高的议题之一在渤海率先建立实施海洋生态红线制度。
中国国务院新闻办14日发表的《2012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指出,公民享有清洁生活环境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初步建成覆盖各环境要素的国家环境监测网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白皮书称,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体布局的五大目标之一,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切实保障公民的环境权益。白皮书说,公民享有良好生态环境权利的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确定了21个海洋生态修复项目,70个海岛整治修复与保护项目。
近岸海域301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9.4%。参加白皮书文本讨论的武汉大学公益与发展法律研究中心主任张万洪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这是中国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人权保障写入人权白皮书。
中国基本建立起保障公民环境权益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已形成了包括污染防治领域、资源保护领域、自然区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的覆盖面较为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在监测的316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好的城市占3.5%,较好的占75.9%,轻度污染的占20.3%,中度污染的占0.3%。
白皮书指出,海洋环境生态保护得到加强。新建15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增加保护区面积751平方公里。
「小礼物走一走?雪碧可乐来一罐!」
还没有人赞赏,支持一下吧
哇~真是太棒了